连接中国与印度间交流的纽带

中印关系改善,印度大企业寻求中国合作

2025年8月19日  编辑:ICEC

印度企业家高塔姆·阿达尼

最近几个月,印度富翁高塔姆·阿达尼至少曾访问过一次中国,访问了如当代安培科技公司(CATL)等公司,CATL是全球最大的电池制造商之一。

此外,阿达尼本人还在主导与电动车巨头比亚迪(BYD)就电池制造合作进行谈判。彭博社本月早些时候报道,阿达尼集团否认正在与比亚迪探讨合作。

同样,亿万富翁萨贾恩·金达尔领导的JSW集团也已与奇瑞汽车达成协议,采购技术和零部件,用于其正在开发的新能源车项目。彭博社在7月的报道中提到这一点。

信实集团,由亚洲首富穆克什·安巴尼(Mukesh Ambani)领导,也在悄然考虑投资中国的电池技术公司,以推动其进入燃料电池和电池制造领域——这一动向与其在美国和欧洲的显著收购活动有所不同。据知情人士透露,该公司没有回应评论请求。

“传统的和新兴的印度企业,进入电池储存和清洁出行等新兴行业,而缺乏技术和专长,使它们高度依赖中国,”全球贸易研究倡议(GTRI)创始人兼前贸易谈判代表阿贾伊·斯里瓦斯塔瓦(Ajay Srivastava)表示。

2025年6月4日,阿达尼访问了中国 远大集团的工厂,远大总裁张跃在现场仅用 2 分钟为他画了一幅速写肖像。

尽管过去一些较小的印度公司已有与中国企业的合作,但最近最大的一些印度企业才开始积极寻求与中国公司的合作。

为了绕过政府的限制,印度公司也越来越多地与中国公司在新加坡、越南或香港的海外子公司签署供应协议。这些协议通常包括通过第三国进行技术转让的条款,以避免审查。

秘密协议可能变成公开合作

随着美国关税政策带来的贸易不确定性,印度和中国的利益正在趋同,秘密的合作协议可能会很快转为公开的交易。

这两个亚洲邻国在2020年因争议的喜马拉雅边界发生冲突后,一直在努力稳定关系:新德里已恢复向中国公民发放旅游签证,北京放松了对尿素出口的限制,预计两国的直航也将在下月恢复。

此外,双方关系改善的空间仍然很大。中国外交部长于周一访问印度,与印度外交部长苏杰生(Subrahmanyam Jaishankar)和印度总理莫迪会面,讨论两国的边界问题。

本次访问将紧接着中印两国领导人的会晤,预计双方将在8月31日于天津举行的为期两天的区域安全会议期间会面。

“如果政治气候表明‘春天来临’,企业们会迅速跟进,”北京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(Center for China and Globalization)创始人兼主席王辉耀(Huiyao Wang)表示。“这为两国提供了一个显著的合作机会,特别是在技术转让和投资方面,开发更实惠的解决方案。”

尽管双边关系回暖,越来越依赖中国公司或技术可能适得其反。由于中国出口限制导致稀土磁铁短缺,以及苹果公司关键供应商富士康在印度面临的障碍,这显示了中国能够收回曾经给予的利益。

政治障碍是相互的。中国企业在印度遭遇了入境壁垒,特别是在2020年边界冲突后,像比亚迪这样的公司曾提议投资10亿美元,但被新德里阻止,而长城汽车则因未能获得监管批准而退出印度市场。

更多交易可能牵涉中国企业

希望获得更大的印度市场准入

目前的交易潮也可能意味着中国企业希望在技术合作的交换中,获得更多的印度市场准入。

“对中国公司来说,目的是利用这一影响力获得进入印度市场的机会,而非共享技术或知识产权,”GTRI的斯里瓦斯塔瓦表示。他提到,印度拥有14亿人口,代表着汽车和智能手机市场的最后一个巨大增长机会。

然而,这与印度长期以来保护本国企业的立场,尤其是在汽车等行业中,是否能兼容,仍有待观察。今年4月,印度贸易部长曾公开表示,“拒绝”比亚迪的汽车进入印度市场。

经验表明,印度企业在扩展锂电池等新兴技术的制造能力时遇到了困难,而中国在这一领域拥有先进的技术和制造经验。分析人士认为,与中国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,是印度汽车制造商确保关键部件稳定供应的途径。

“近年来,印度汽车公司经历了多次供应链中断,”BNP Paribas的印度汽车行业分析师库马尔·拉凯什(Kumar Rakesh)表示。“随着这些公司扩展电动车产品组合,他们更愿意确保关键电动汽车组件的供应,以便获得关键的竞争优势。”

更广泛地说,业内日益认识到建设可再生能源能力的重要性,而中国在这一领域处于领先地位。

“中国已经准备好引领这一转型,”王辉耀表示,指的是北京与全球南方国家的合作。

“印度不能被排除在外,”他说。

滚动至顶部